2007年6月21日

勇於*創造,*表達所思所想,透過繪畫...


現在的美術教學越來越重視的就是概念了,
並不是像以前古早的看圖說故事的"圖說式畫法"了.
也就是說,要表達心中所想,正在做的事情,等等,
並不一定要完全畫出來,運用一些有趣的象徵,或可聯想的事物,
也可以表達.例如:想要變有錢,不一定要畫一大堆錢,可以想一下,
變有錢之後會先改變的是什麼,把影響的結果畫出來.
在作畫時,並不是把圖面覆蓋滿就好,而是先去想,
"我要的是什麼"從老師規定的主題及自己的喜好做創意上的規劃.
如果圖案很大,可能顏色要多一點才不空洞,
如果東西很多且細小,可能顏色不宜太複雜.
當然,這些牽扯到技術的問題,並不是每個年齡層的小朋友都有辦法設想周到.
但是,如果作畫時,能依循這些簡單的原則,
小朋友會更清楚自己想表達及呈現出來的感覺為何,
也就不會不知所畫,亂畫一通.然後不喜歡的就把紙揉掉了.
在每一次的創作中,如果能夠確切掌握到自我表達的語彙.
對於人格上的確立也大有幫助.
有時,他們會重複畫些自己喜歡的事物,這樣也沒什麼不好,
因為每個時期都會有自己喜歡的東西,也可以一窺其心境.
想像力豐富,反應快的小朋友未必有耐心把作品完成,
反之,著色整齊乾淨,循規蹈矩的小朋友作品未必精彩有趣.
所以藉著畫畫修正自己的缺點,也是培養人格的開始.
使用用具上的細心,小心,及畫完後的整理,收納.
作畫時遇到的困難,想不出來/畫的醜/
是什麼原因?
有時他們知道原因,有時則要老師從旁解說以利改進.
而我也覺得,
在小朋友還未完全定型時,
應該先培養正確的做事態度,
敏銳的思考,判斷能力,及做事方法,
從畫畫中,
老師必須藉由多樣化的教材去刺激孩子的想像力,
以及基本觀念.
所謂基本觀念,應是包羅萬象,
自然界,人文,動物昆蟲,科學,藝術,
都應該建立一套學習模式,
並且讓孩子實地去創作.
因為現在電視上的圖像過於卡通化,也過於完整,
所以小朋友等於是被動且盲目的接收資訊,不易養成自我創造,
自我風格特色的建立.
平常的時候,父母應該多陪小孩閱讀繪本,到野外走走,
豐富小孩的視野與心靈,
一個心靈壯大的小孩,
畫筆下的世界自然也豐富.
多聽,多看,多學習,
這樣的道理恆常不變.
因為學生,所以當老師的要不斷作功課,
因為老師,所以有了功課的學生也要不斷學習.
這就是教學相長的道理嗎?!

沒有留言: